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64篇
综合类   42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142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针对陕西省的节约型乡土园林植物资源展开调查,分析节约型乡土植物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陕西省乡土植物应用于园林建设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园区内的节约型乡土植物种类。根据园区记录的苗木种类和各自栽植数量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不同分类植物分别在8个园区同类植物中的使用占比。[结果]陕西省节约型乡土植物大约有53种,其中常绿乔木7种、落叶乔木15种、常绿灌木7种、落叶灌木16种、藤本植物3种、竹类2种、水生植物3种。常绿乔木主要涉及松科和柏科,落叶乔木包括漆树科、槭树科、杨柳科、木兰科、蝶形花科等,常绿灌木主要涉及黄杨科和小檗科,落叶灌木主要涉及蔷薇科和木樨科。经过对7个分组的节约型乡土植物在8个园林中分别占同类植物的种植比例的统计结果表明,节约型藤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占比远高于其他5个分组,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和竹类的占比分别介于43%~64%、52%~62%、41%~49%、50%~53%和50%~65%之间。[结论]陕西省节约型乡土植物种类包含30余科,这些植物普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且后期易于养护和管理。该类植物常作为本底植物在园林中使用,可在一定程度节省栽植和管理费用,达到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我国玉米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空间布局的变化对国内玉米市场的供求价格及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之外,并在更深层次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方法]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文章首先应用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1997—2015年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板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计量结果显示,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农户的以往决策、农业技术、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市场粮食价格指数对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有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局部性效应致使中国玉米种植布局发生变化。[结论]建议政府部门重视我国省域间玉米产业空间之间的联动性,出台差异化的玉米产业支持办法,稳定省域之间粮食的供求关系,切实做好跨区域粮食调配工作,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3.
家庭劳动力约束下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剖析不同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分析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关系。研究方法:门槛效 应模型。研究结果:经营规模扩大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过程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禀赋的制约,即存在门槛 效应,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小于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种植结构变化呈“去粮化”, 反之当家庭劳均经营规模超过门槛规模时,经营规模扩大会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结论:规模经营不必然引发 非粮化生产,因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农业生产的家庭劳动力约束,并 以多种方式提高种粮收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4.
农户的种植行为直接影响种植结构的合理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再单纯依靠经济量的投入,更需要结合农户的种植行为以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贵州省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农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小、教育年限、其他技能、务农劳力、农业收入、市场价格、标准与否在5%的水平上显著,惠农政策在1%的水平上显著,跟随偏好在10%的水平上显著。结合社会化小农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年龄大小、务农劳力的多少以及农业收入是否为家庭主要收入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显著。(2)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在种植初期会选择收益较高的农作物。(3)具有其他技能的农户选择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概率大。(4)市场价格对农户的种植选择有较大影响。(5)惠农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显著。(6)标准化程度对农户的种植结构有较大的规制作用。(7)农户的种植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农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基于名义薪酬业绩敏感度与真实薪酬业绩敏感,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权力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薪酬操纵的方式。研究发现:薪酬操纵行为表现出时机选择特征,在盈利业绩下的薪酬操纵显著存在,而亏损业绩下的薪酬操纵并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权力越大,薪酬与真实业绩敏感度越低,薪酬与名义盈利业绩敏感度越高,与名义亏损业绩敏感度负向关系越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民营控股、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薪酬操纵。  相似文献   
76.
聚焦于研发活动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以研发支出异常削减后逆转对研发活动中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衡量更为准确。以我国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市场竞争环境、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研发支出异常削减而未逆转相比,研发支出异常削减后逆转行为明显损害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激烈的行业竞争加剧了该逆转对未来经营业绩的损害;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可缓解该逆转对未来经营业绩的损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支出异常削减逆转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抑制管理层研发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7.
细叶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细叶百合(Liliumpumilum)鳞片不同切段的培养效应;结果表明,最适合鳞片分化的激素组合为MS BA0.5mg/L NAA0.01mg/L;不同部位鳞片分化小鳞茎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对鳞片分割处理可显著增加单个鳞片分化小鳞茎的数量,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4年生鳞片分化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78.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对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演变特征。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探究各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异的波动性。进一步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粮食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区域集中倾向与单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0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3)整体看,研究阶段内,陕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均变化不大,但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榆林、渭南和咸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高。渭南、咸阳、西安、宝鸡等中部各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分布最广。单产优势是陕西省粮食种植区域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各地之间的差异趋于稳定,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集中优势,坚持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9.
研究目的:探索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耕地细碎化如何调节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语境下为中国耕地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研究方法:贝叶斯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种植规模扩大促进了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2)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小农户保护耕地质量;(3)种植规模扩大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促进作用,因耕地细碎化的存在而弱化。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互换、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实现小农户进城与返乡“进可攻、退可守”的同时,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80.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